12月27日,【沈阳发布】刊登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周乐教授专访。

原文阅读:
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方钢管-T形钢组合截面柱受压整体稳定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是周乐团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科研项目。她认为,项目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极大,对于对完善沈阳市钢结构设计方法和理论,促进沈阳市新型高性能建筑构件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广以钢结构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工业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乐介绍,钢结构比较常用的加固技术主要有粘贴碳纤维、缠绕钢丝、粘贴钢板加固等。这些截面增大法技术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还存在着防火问题和防腐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对已有钢结构进行负载下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为核心型钢添加了保护层,使得内部型钢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延缓并阻止产生腐蚀现象。同时,外包的钢筋混凝土也起到隔热的作用,使得钢结构在遇到高温时,其承载力不会下降过多。”
在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后,周乐到清华大学进行了3年博士后研究。近年来,周乐的教学、科研产出呈现井喷之势。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0余项,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0余项,获得宝钢教育优秀教师、辽宁省首批优秀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
建设人才培养新高地
周乐介绍,沈阳大学近年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大力支持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努力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周乐注重在产学研合作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她借助校企合作的机会,带领学生开展以混杂纤维废丝作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新材料研究,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施工现场,周乐总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了解新材料的工程应用特性。
“教师承担高水平教学、科研项目,并在项目攻关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有裨益,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力之举。”周乐介绍,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持续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全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搭建好人才团队,科研平台高效运转,高水平科研项目纷至沓来,尽可能提升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就会形成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喜人局面。”
获评为沈阳市第八届优秀专家,周乐感到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她说:“我们课题组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以培养实用型、高层次人才为导向,力争承担更多高水平科研项目,积极推进科研项目本地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助力沈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