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沈阳发布】发表了我校陈鉴老师的文章。

全文阅读: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陈 鉴
高校的统战工作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的统战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大局,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为高校的质量提升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
重要性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现实行动。
凝聚共识,壮大高校智力和人才支撑。大团结大联合这个核心要义,是统战的本质要求。高等院校人才济济,师资队伍来自海内外,受教育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更是文化传承的圣地,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重要骨干,更是统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高校致力于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的团结联合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稳步开展统战工作,通过凝聚各方力量,达成广泛共识,有效激发了统战成员团结奋斗的内在动力,展示其特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交友谈心、沟通和引导,使他们的思想和思路都能统一到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上来,不忘初心,荣辱与共,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和人才保障。
创新增效,推动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精准聚焦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在全面强化党的领导、持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切实有效的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树立教师职业的道德典范,让教师们深刻理解和传承党的光辉历史,强化师德考评落实,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与效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深化政治觉悟,坚守立德树人核心使命。高校统战工作承载着广泛而深远的责任与担当,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贯彻与落实,更需要长期的精心谋划与持续推进。此项工作的受众群体受到广泛关注,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从高校内部审视,统战对象日趋多元,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诉求也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从高校外部观察,全球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进行各种形式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得到全面而深入的贯彻,更要有效地推动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因此,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稳健前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
有效途径
自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统战工作会议上定调“大统战”工作格局以来,高校各级党委都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树立“大统战·大团结”的全局意识,不可否认,建立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注定是未来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前进方向。
一是提升“大统战”意识,画好凝聚共识“同心圆”。高校党委必须将统一战线工作置于战略高度,牢固树立“大统战”的全局观念,以崭新的姿态应对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的挑战,学校党委要主动承担起主体责任,深化对“大统战”重要性的认识,优化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积极构建高校党委领导,各个部门齐心配合的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确保统战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同时,不断扩大“统一战线”的覆盖范围,努力画出一个包容各方的最大“同心圆”,更要积极探索“党建+统战”的创新模式,建立健全与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确保统战工作能够真正深入基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激发基层统战工作的新活力,共筑高等教育凝聚共识的“同心圆”。
二是创新“大统战”工作路径,画好凝聚人心的“同心圆”。人心,即为“同心圆”的圆心,凝聚人心则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核心使命与根本目标。高校需精准把握统战工作的关键节点,以民主党派组织为重要力量,切实提升其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统战工作的深入发展,在创新路径中,我们应以共筑中国梦为引领,凝聚人心,通过实施网上分类教育引导,凝聚共同的思想基础,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培育青年人才的过程中凝聚人心,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全过程育人”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优势,使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肩负起“大先生”的职责,积极引导学生向善向上,传播正能量,共筑高等教育凝聚人心的“同心圆”。
三是构筑“大统战”合力,画好凝聚力量“同心圆”。高校务必加强统战部门的自我完善和统战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统战工作机构设置,合理配置统战工作力量,加大统战投入和对统战干部队伍的培育力度,通过深入系统的统战理论政策培训,提升其政治敏锐性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工作上富有活力和张力,为适应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统战工作要积极构筑“大统战”合力,汇聚众多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人才优势,强化政治引领,在团结奋斗中凝聚更广泛的共识,为他们搭建多样化的履职平台,确保统战人才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发挥最大效能,为奋进新征程凝聚起强大的动力,共筑高等教育凝聚力量的“同心圆”。
四是发挥“大统战”作用,画好凝聚智慧“同心圆”。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高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凝聚人才智力智慧,强化使命担当,为高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紧密围绕高校党委的中心目标和任务,立足高校智力密集的特色,同心同德,积极协调党外人士和学科专家的力量,加强资源整合,构建统战理论研究的大平台,将统战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将个人事业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自觉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中,为高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共筑高等教育凝聚智慧的最大的“同心圆”。
党的统一战线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波澜壮阔,其历史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轨迹深远而宽广,回望过去,我们深刻感受到有必要从中深入剖析、系统总结高校统一战线在漫长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挑战,梳理推广高校统战工作的成功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明晰的指引,我们要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加强相互学习,紧密团结全体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合力,共同为高校统战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大统战格局构建的历史经验研究”(L23BDJ005)、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构建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现状与问题研究”(JG22DB48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