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沈大 网站首页 -> 媒体沈大 -> 正文

【东北新闻网】辽宁日报推出理论文章: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    来源:   编辑:宣传部10    发布日期:2024-11-12     点击数:[]  

11月12日,【东北新闻网】发表了我校陈志伟老师的文章。

 

 

全文阅读: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陈志伟

  核心提示


  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有关要求,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夯实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根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任务。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机制,健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注重将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生动可感、通俗易懂的百姓话语,切实在推动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使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找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并自觉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鲜明优势。要持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融入学校课堂、融入日常生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作用。要根据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出的重要要求,大力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持续巩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营造正气充盈的舆论环境。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解决当前文化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实现文化领域的高质量供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价值取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面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不断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化精品。要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优化创作环境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工作机制,探索科技与文化相融的有效路径,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赓续。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历史街区、文化景观和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和统一监管,形成文化遗产的大保护格局,使中华文化和文明基因融入现代文化生活。健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机制,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网络生态


  以AI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文化生产力的跃迁式升级,这也为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课题。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网络治理之中,牢牢把握“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重要原则,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进一步优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统筹网络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各环节,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推动形成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

 

  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管理机制,加强各类网络文化创作生产平台建设,鼓励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多层次开发,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全面提高管网治网水平,不断增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能力,实现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刹车”把控,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切实做到管控有度、安全使用。

 

  网络空间既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舆论飞地,必须全面加强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要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深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营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的网络环境,以良法善治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共筑更加清朗的网络综合治理新生态。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与文化影响力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大力推动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更具影响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要通过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新闻宣传、对外交流、经贸合作等领域的协调配合,推动政府、企业、媒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大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通过创新叙事语言和表达方式,重点对外宣介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彰显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故事在精彩叙述中广为传播,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全面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和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推动形成与国家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全球文明倡议在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要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搭建文化展示与传播平台,拓展文化对话与沟通渠道。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深化双边多边文明交流互鉴合作机制,拓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构建包容互鉴、和合共生的世界文明新格局。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让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更好地助力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分享到: